中国机械工业经过60年的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行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从业人员结构在增长中不断调整,造就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队伍,成为行业企业备受关注的重点工程,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也必然成为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方略。
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机械鉴定中心”)在人社部和部鉴定中心的正确指导下,在行业各级组织、领导和鉴定机构的大力支持下,依据国家人才发展纲略和行业发展战略,坚持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劳动者的宗旨,为加强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效益和效率,做了一些工作,收到了一些效果,下面我向领导和同行做一简要汇报。
一、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稳步发展
(一)《标准》开发是鉴定工作的基础
从2000年承担国家90个就业准入工种中22个机械工种《标准》《教程》的编审任务开始,机械鉴定工作就坚持一切以《标准》为源头,没有标准不能建站、更不能开始鉴定,所以《标准》制定是进行行业发动、宣传、推动鉴定工作的抓手,也是鉴定评价的依据,更是机械鉴定工作遵循的一项原则。截止到2011年底,我们已完成国家职业标准编制46个,涉及200余个工种和30个领域。
(二)制度建设是鉴定工作的保障
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经过10年的探索实践,已经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能够正常运行的工作系统,通过建立鉴定工作体系、技术支持体系,专业队伍体系,秩序制度体系、质量督导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竞赛选拔体系和各项延伸活动的开展,为鉴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和制度保障。
中心每年都要与各鉴定机构签定质量保证承诺书,每两年修订一次鉴定工作手册,坚持鉴定考评督导制度和考评员行业互派制度。2011年我们不断用质量充实技能鉴定内涵,鉴定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历史最好水平。在中心受理的25批技师、高级技师申请中,合格率约为78%,通过交流、培训、论文指导、答辩、综合评审等环节的把控,保证了证书质量。
通过自下而上的质量自查、互查和抽查,运用表彰,限期整改、通报警告或撤销的手段,有力的规范了鉴定工作程序和秩序。
(三)工作网络、队伍建设是鉴定工作的支撑
随着行业鉴定工作的深入,在以产业行业为主、地方机械行业为辅、职业技术院校跟进的工作网络逐渐明晰,并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截至2011年,在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工作体系中,已有鉴定分中心29个,鉴定站58个。
鉴定中心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且以坚持数年:“鉴定考评别人的人,一定要先接受培训考核”,这一规定成为建立机构的必备条件,满足了企业考评、行业互派考评、执行督导、竞赛执裁的需要,每年都有近千人参加考评员培训。
(四)校企合作培养新模式是鉴定工作的必然
职业技术院校、技工学校设置机械专业的越来越多,毕业取证、持证成为学生必备,企业面临持证新员工入职后无法顶岗的困境,不但不能上岗,而且要用更多的精力财力进行二次培训,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上海、南通的两所职业院校中尝试了“行业平台下,校企合作新模式,培养适应性新技工”,联合举办了电线电缆检验班,汽车发动机装调班,用一对多,多对多的形式,由行业组织多家相同用工需求企业,共同承担一定学时的教学和实习,指派企业老师和实习老师在线培训,在线鉴定,合格者就业。目前两个班的新技工分别在上汽、吉利、华普、上海电缆所、上海盛华等企业单位工作,有些成为生产骨干。
(五)建立竞赛选拔机制是鉴定工作的成果检验
从04年现代杯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大赛开始,到现在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国家级二类竞赛,涉及汽车装调、发动机装调、工程机械修理、电线电缆制造、模具制造、轴承制造等,竞赛在不断创新组织形式、体现行业生产特点的前提下,将赛场搬进了生产现场,将技能、工艺、标准化作业、绿色制造要求嵌入了竞赛命题;将精益生产列入了评价权重;一场场比实力、比技能、比管理、比文化的竞赛,一场场学生、老师、师傅同场竞技的竞赛场面,把企业与院校对育人和育才的理念融会贯通,充分依靠行业力量做事,向世界赛事靠近,成为我们致力打造的又一个品牌。每两年一次举办的行业技师优秀论文评选表彰,建立优秀技师流动工作站,真正达到了崇尚技艺,岗位成才的目的。在这也希望部里能够给行业申请建大师工作站的机会。
(六)六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是考核评价工作的利剑
职工取得了证书企业不认,证书等级高了企业也不认,究其原因:并不是证书制度的错,也不仅仅是证书质量的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没有跟上的错,高级工不干高级工的活,中级工没有标准的作业要求。我认为我们致力于造就人才,实际上也像企业造就精品一样,同样需要一条“经营链”从选才、育才到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去年,我们意识到证书的有效性问题是制约鉴定工作的瓶颈,帮助企业解决不适应、不匹配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企业需要的是对业绩和技能的科学考核评价,而缺的是考核评价标准,我们和机械劳动定额标准化委员会一起,利用工业工程理论,组织行业专家开始了劳动时间标准编制工作,针对个别企业开始了工作物等级测定和标准化作业工作,收到了从效益到效能、效率提高的效果。
二、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机械部分)修订工作
(一)组织、措施保证
年初根据人社部统一部署,接受中机联、中机企协委托,承担了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机械部分)的修订工作。组织成立机械行业修典工作委员会、修典办公室和25个子行业专家委员会。向人社部申领承担了85个职业、参与39个职业的修典工作,并签定了承领任务协议书。以中机联名义分别在6月、8月召开了两次修典工作会议。以机械鉴定中心为主组建的修典办公室,承担了从方案制定到试点推进和全面指导修订的工作,在修典工作中可圈可点的很多,其中最大特点和优势是:“举全行业之力、集智慧创成果”,体现了行业的事,大家一起干和谐氛围。 为保证大典修订工作顺利完成,我们在确定实施方案和组织方式的基础上,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大典修订专家队伍。主要吸纳熟悉本行业相关产品、了解生产技术、工艺要求,熟悉职业分类或鉴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56个调研组的专家;
二是抓好修典技术培训。中心编制了《机械行业职业信息采集工作说明》和课件,多次对各行业协会修典和职业信息采集工作进行指导和讲解,确保各调研组专家既能理解行业修订工作要求,又能熟练操作平台,为各调研组开展职业描述信息采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三是抓好修典联络工作。为保证修订工作顺利进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任务,中心抽调人员专职负责与各调研组的联系、协调。做到分工明确,联络顺畅,有力的保证了各调研组工作质量。
(二)技术、质量保证
一是抓好行业职业框架论证工作。在正式启动信息采集工作前,我们对近年来行业鉴定工作中反映出的职业工种设置问题,通过论证会、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了梳理,并征求各领域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机械行业职业框架(讨论稿)。通过信息采集,有针对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已有职业变动和新增职业设置意见,形成机械行业职业框架(初稿)。为行业修典提供可参考、讨论、修订的依据、样本。
二是抓好大典修订质量。依据框架,修典办多次召开内部审核会,对每一个职业的每一条描述信息进行认真讨论修改,并与各修订专家反复沟通、核对,由各行业专家评审组签字确定后进行统稿。在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修典中,调研组负责人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他们发动14个分会,听取12位院士意见,并在借鉴多年国际机械工程师认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机械工程师职业序列框架,目前在更大范围进行论证,并计划于5月底前整体向大典修订办公室正式上报。
(三)修典成果显现
到2012年3月修典工作经过近9个月的攻坚战,目前已形成了机械行业整体的职业结构。职业分类大典(机械部分)修订后的成果已经初露端倪:
一是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机械工业子行业分布现状,梳理了职业分类大典中机械职业分类结构、行业从属关系和职业、工种分布;
二是通过机械职业分类结构的梳理,解决了职业大小不一、工种归属不清的问题,新修订的87个机械职业从业群体基本反映了行业从业结构现状;
三是紧随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节奏,拾遗补缺、更新淘汰,弥补了缺失产业中的新职业和新兴产业中新产生的职业,并对职业、工种、岗位内涵作了重新定义;
四是修订后的机械职业分类更加体现了职业的复合性、工种的特色性和岗位的专业性,并延伸了服务制造、装备再制造和绿色制造的职业(工种)领域。
五是通过修典,更多的行业协会,更多的专家熟悉职业,了解职业技能鉴定,对修典后的修标制标、教材试题库开发储备了力量,对扩大鉴定范围,开展全员岗位培训积累了经验。
(四)初步结果
在原来85个职业的基础上,修订59个,取消26个,新增28个(包括工种改职业、拆分原职业、新增空白职业等情况),修订后职业总数87个,工种数量600余个。
除了完成人社部布置的修典任务以外,我们还将以《机械工业职业分类与工种目录》的方式将本次修典的成果沉淀下来,结合修典成果完成《中国机械工业职业发展研究报告》课题,为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育人、用人、就业、培训提供指导。
我们在大典修订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也遇到不少困难,
一是各调研组工作不平衡,调研的深度和广度存在差异;
二是机械行业的修订任务比较重,涉及的子行业也比较多,与其他行业的交叉职业多,需要聘请的专家多,需要处理的问卷、数据多,时间上难以把控。
三是对于工程技术人员的修订,我们根据99版《大典》中的已有框架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重新梳理,确定了适合机械行业甚至整个制造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分类。但由于上面没有明确的技术人员修订方法,很难把握已修订好的框架是否符合国家的修典思路。建议尽早确定该类人员的分类思路与方法。
四是行业协会在修订工作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企业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也聘请了行业协会权威专家撰写职业描述信息,始终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工作方法,基本可以代表当前我国机械行业发展现状,建议这批专家可以参加国家审定。
回顾行业鉴定工作,带给我们很多思考。虽然已经奠定了良好的能力基础,但国家一些优惠政策还没有倾斜到行业,培训补贴无法获取。但行业鉴定工作要发展,行业、企业、职工需要具有行业特点的鉴定考核体系为他们服务,所以我们又处在了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全面服务于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振兴,为促进就业和技能人才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京ICP备09079694-3号 | 版权所有:全国继续教育职业技能评测中心
Copyright (c) Nation Continue Education Evaluation Center of P.R.China
地址: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3层 邮编:100038 info@nceec.org.cn